如何開始執行時食養生?
- Sir Ng
- 2023年2月1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3年9月18日
時食養生法,是學習自然律例的入門功夫。陳堅真老師指出,
這套方法就是「依據時令來調整飲食、作息與思維」的養生法門。
其重點在於認對體質、吃對食材,以及適時的作息,並調整想法、正向的思維等。

疾病是先天加後天失調的結果
根據時食養生法的主張,疾病通常是結果,而非原因。除了少數在心理或身體上就有先天性障礙的人之外,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後天失調造成的。
一個原本健康的人後來會有慢性病,常常是因為後天的作息、飲食等生活方式與健康之道背道而馳,悖逆了大自然的律法。
當人順應大自然的法則過生活時,身心通常是健康愉悦的;反之,違反了大自然的律例,病痛不安也就不可避免了。
所以,陳堅真老師強調疾病不是一種常態,而是人生在操作錯誤下的一種異常結果。
當人生出現病痛危機時,只要能夠適時修正錯誤的生活習慣,並依據時令來調整飲食,就能夠降低疾病的傷害,改善身心的健康。
執行時食養生法的4個小秘訣
如何更方便就獲得健康,陳老師提供食時養生法4個小秘訣

秘訣 1 了解自己的體質
請根據「體質評量表」中的選項勾選,找出您的體質來。
時食養生法的重點在於「在對的時間,吃對的食物」。要吃對食物,就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,然後才能針對體質來飲食。
所謂「對的時間」,指的是身體系統的運作週期及大自然的週期,所以什麼時候該吃及該做什麼,大家都一樣。
至於「對的食物」,是指當令盛產且適合個人體質的天然食物。但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,每個人的「對的食物」也都不一樣。所以在開始執行時食養生法之前,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首要之務。

秘訣2 找出自己的真命食物
找出自己的體質後,請依照「時食養生最佳食材」,挑選出適合自己體質的四季食物。
但人的體質並非一成不變,在執行時食養生法一段時間之後,建議你應重新檢視自己體質的轉變,再依據體質的變化來調整食材的內容。
秘訣 3 選擇合適的菜單烹調
接著請找出適合自己體質的食譜烹調菜餚。

秘訣 4 汆燙的熟度,養生的關鍵
一般人知道將食材放入滚水中,隨即撈起,就是汆燙。但你知道汆燙後的食材究竟有幾分熟嗎?這其實要看食材纖維的粗細與切的厚薄度而定。
通常,食材纖維愈細、切得愈薄,汆燙後的熟度就愈高,例如葉菜類;而像蓮藕之類的食材,汆燙後卻仍然是生的。
因此要達成食譜中的熟度,必須先學會掌控食材汆燙時間與熟度,例如:甜豆放入滚水後隨即撈起的熟度為0至2分熟,而食譜要求為5分熟,便需要將撈起時間延長10至30秒。
各種常見食材汆燙後的熟度,可以參見下表所示。為了方便測量熟度,以下食材都是以切成0.5公分厚度的薄片來估算的。

參考資料:陳堅真著作《陳堅真 時食養生法》P7、8、12、13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