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12大飲食NG習慣,你中了幾個?(上篇)

  • 作家相片: Sir Ng
    Sir Ng
  • 2023年2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2023年9月18日

揮別易致病的飲食壞習慣 做自己的醫生


陳堅真老師要告訴在病痛中的人:生病是祝福,不是懲罰。


人可以透過疾病了解自己,補足應知而未知的、修正應做而未做到的事,改變飲食習慣就是第一步。


唯一能夠改變飲食習慣的是自己,不是醫生,所以疾病是祝福,而最大的祝福是讓我們可以認識自己,當自己的醫生!



改掉生活中12個飲食NG習慣


很多疾病是吃出來的,現代生活中常見許多飲食迷思或是不良習慣,快點及時調整、改變飲食,就能盡量避免疾病找上門!

NG 1:不吃早餐

現代人往往睡得晚,平日早上趕著上班,簡單吃個三明治或乾脆不吃;假日則睡到中午起來吃午餐。


其實早餐對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,在7點以前吃早餐,可以吸收食物養分的90%,此後依時間遞延,養分吸收也跟著遞減,到了中午12點吃,只能吸收40%的養分。 只要腸胃吸收達到90%,疾病就可以改善,因此自然律例提倡靠養分的快速吸收來改善疾病。


相反的,越晚吃早餐,吸收越慢,對疾病的改善也越慢。


當然也不是越早吃越好,而是日出升起開始吃才有效,因為早上太陽升起,身體開始接受光合作用,這時候的吸收能力最強。


NG 2:跟著大眾流行吃

人們往往是按照個人喜好、認知,或遵照營養師提供的方式選擇飲食,但時食養生法強調的正確方式應該是按照自己的體質選擇飲食


例如,許多人因為宗教或健康理由選擇吃素,但若屬於寒性體質,卻只一味選擇吃素,而不去辨識食物屬性,食用太多寒性食物,反而會導致體質更寒,長期下來容易發生肝功能方面問題。


另外,現代人流行吃糙米飯,認為比吃白米還健康,但若一個人長期拉肚子,表示他的腸絨毛已經損害嚴重,如果還吃糙米飯,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。

坊間常將食物分成好或不好、健康或不健康,其實不根據自己的體質飲食,再好與健康的食物也只會造成反效果。


除此之外,一般人認為不好的食物,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有益,例如我們常講吃甜食不好,容易發胖,但若出於情緒上的需要,攝取甜食反而有好處,像憂鬱症患者吃甜食,有助於緩和情緒。


事實上,飲食不僅要考慮身體的需要,也要考慮情緒的需要。

NG 3:怕胖,少吃米飯

如果一個人一天需要1800卡熱量,那澱粉質應該占一半,約900卡才能有足夠能量,幫助體內吸收食物中的養分。


如果澱粉質攝取不足,吃下再多養分,身體也無法有效吸收。


澱粉質也有調理脾胃的效果,在中醫理論中,脾胃具有運化水濕的功能。澱粉質足夠可以潤腸,幫助排泄。 另外,澱粉質也會因為食物來源的不同,產生不同效果。


陳老師有一位學員過去早餐都吃麵包,卻出現便祕症狀,當她聽從陳老師的建議,早餐改吃白米飯後,便祕就有改善。


原因在於麵包是經過烘焙,比較乾,消化進入大腸裡頭會吸收水分;相反的,白米經過人體消化後,會將身體多餘的水分自體外代謝出,減少水腫。



NG 4:只吃自己想吃的,而不是吃身體需要的

一個人在身體健康時,通常只吃想吃的食物,不會考慮這食物吃下去對身體好不好,長期累積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

我們也常常為了順從或討好病人,提供他想吃的食物。


但這樣不按照自己的體質選擇食物,放任的結果恐怕會讓病情加速惡化,甚至危及性命。



NG5:一餐攝取多種蛋白質

人體對不同蛋白質的消化時間不一,如果「劈腿」,一餐同時吃了魚、肉、蛋等多種蛋白質,會造成腸胃負擔。


尤其是肝腎功能不好的人,建議一餐攝取單種蛋白質,以保護肝腎功能。



NG6:吃過多劣質蛋白質

蛋白質因烹調方式不同而有優劣之分。


優質蛋白質指未經長時間烹調或加工製成的產品,一般可在2個小時內消化完,例如用水汆燙的肉。


劣質蛋白質則是經過高溫、長時間處理過(如油炸、滷),進入人體後,消化時間會超過2個小時以上至36小時。 一般人以為豆漿、豆乾等是很好的植物蛋白質,事實上,豆類加工製品經過長時間烹調,屬於劣質蛋白質。


人體能夠從劣質蛋白質食物中吸收的蛋白質只有10%,以市售豆漿為例,每100毫升的豆漿約只有4公克的蛋白質,而真正能被人體吸收的只有0.4公克。


而豆乾的處理時間又比豆漿更長,這種蛋白質人體更不易吸收。

參考資料:陳堅真著作《用自然律例,做自己的醫生》P16~20



預約制    
週一至週五 9:30-18:30
#平日晚間 / 週六等均須事先預約

行銷業務合作專線

一頓飯的幸福有限公司  自然律例時食養生有限公司

新竹竹東調養中心

新竹縣竹東鎮中豐路二段108號

台北信義調養中心:

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225巷3弄27號

本網站所提供資訊不能取代醫師之治療及醫師與病患之關係

Copyright ©️ 2022一頓飯的幸福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